导读:春夏雨水比较多,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身体感觉重,这往往是湿气重的表现,那么如何祛湿?中医教你传统祛湿法,包括穴位祛湿、中药食材祛湿、食疗祛湿三方面,如果您存在上面的症状,不妨试试这些祛湿方法吧。
一、穴位祛湿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个部位的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
承山穴祛除体内湿气最好的穴位,因为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游泳的时候,人的小腿肚子会抽筋,这是因为人在水里感受了寒湿之邪,这时,也只要赶紧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状就会缓解或者消失。
二、中药食材祛湿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祛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之好材料。
1、喝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黄瓜祛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3、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4、清热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