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啦!城破啦!”
“楚兵进城啦!楚兵进城啦!”
到处都是惊慌失措奔跑的人群,到处都是扔弃的兵器。莒国的国都一片混乱不堪的情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大祸临头的样子。几名将军竭力在那呼喊着什么,在却失望地发现,根本就再没有士兵愿意听从他们的指挥。
时公元前431年,楚王熊中初登,为继承父亲惠王遗志,北伐灭莒。
曾经强大过的莒国,历经了数次的亡国、复国,到了这一代的国君,大祸再一次降临到了它们的头上。
莒国的国君己希以仁德之名而闻于诸侯,善待百姓,鼓励农耕,被国内百姓以“贤君”称之。平生唯独最不喜刀戈之事,国内兵备不整,其部下往往劝说其乱世无有强兵,何以保国?莒国又位处楚齐两国交界处,若不整备军事,亡国之期不远等等劝之。己希总是不悦地告诉部下:
“我以仁德待人,人必以仁德待我,何必以兵戈之凶而惊扰百姓,使我莒国上下不宁?虽莒国处于齐楚两国之中,然我以礼待之,安能给其发兵之措口?”
可惜的是,己希这种美好的愿意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
周考王十年,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况下,楚王以贾岸为大将,发兵车两百乘伐莒。
在楚国强劲的攻势下,本来就战斗力低下的莒国根本无从抵挡。己希派使求援于齐国,但齐国援军尚未到达,国都便已为楚国攻破……
……
“大王,大王,楚兵进城了,请大王急速避难!”
看着跌跌撞撞进来的将军俨其,己希苦笑了下,说道:“莒国有今日之祸,全因我不听人言。今城既破之,我当与城皆亡,焉能抛下百姓独自逃生?将军请自离去,莫再管寡人的生死了……”
“大王,大王啊!”俨其连连跺着脚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大王如何还说这样的话?大王在,则莒国在;大王死,则莒国亡啊!请大王火速换成便装,俨其有心腹二十人,当在前为大王开路,纵然拼着一死也要保护杀出城去!”
不想己希却叹息了声,摆了摆手说道:“俨其将军,我是怎样也不会离开我的子民的。如楚兵进来了,我想,我想他们不会伤害我的。毕竟,我还是莒国的国君……”
“既然大王不愿离开,父亲多说何益!”
正当俨其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国君的时候,随着一声高呼,殿外走进了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这人正是俨其之子,莒国的青年将领燕朔。
莒国的人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燕朔的。传说己希才刚刚继位为莒国国君的时候,就有一个占卜的人对莒说:
“莒国虽然再次复国,但二十年后必将亡在您的手里,又十年后才能复国。复国者必燕也。”
当时莒国的大臣们听了,无不勃然愤怒,想要把这个破坏国君登基喜庆气氛,妖言惑众的人给杀了,但被己希所阻止。己希并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反而还赏了这人一些财物,打发他离开莒国了事。
不曾想己希继位二年的时候,莒国遭受到了连年的灾荒,这时所有人才想起了这句预言。恰逢这时大将俨其得子,取名为“燕朔”,于是开始有人嘀咕,莫非那句预言是真的?“复国者必燕“,难道就应在燕朔的身上?
这燕朔从小就不喜读书,专好习练剑术,研究兵法。十四岁从军,十五岁莒国谷地起了盗贼,燕朔从军讨伐。冲入贼军之中,手刃七人,贼众大惊,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一时间燕朔之名传遍了整个莒国。
此时见到燕朔进来,己希大喜,说道:
“我是决议不走的了,但我却有一子一女,都尚年幼。我之女已经许配给了鲁国国君之子。楚兵入城,我只怕他们遭到伤害。将军素以勇猛之名闻达于莒国,今子希将子女拜托给将军带往鲁国,这莒国亡也好,不亡也罢,都请将军好生看护了。己希就算死了也不敢忘记将军的大恩。”
燕朔大声道:“大王尽管放心,但教燕朔有三寸气在,绝不辜负大王所托!”
说着,他向自己的父亲深深一揖:“父亲,儿子这就去了。不是儿子胆小怕死,不肯与城同亡,实要为国留下有点火种。他日复国之后,儿子再到父亲墓前请罪!”
俨其微笑着道:“我有你这样的儿子,开心得很。请你好好地看护国君的子女,父亲就在这陪着国君……”
正说着,己希的一对子女却被带了出来。己希之子名叫己午,今年才五岁。女儿夏息,十六岁,以美貌闻名于莒国。
己午年幼,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还在那好奇地看着乱成一团的大殿。夏息却哭泣着不肯离开父亲,忽然就听到燕朔一声暴喝:
“难道你想违背国君的意思吗?今楚兵已近,请随我杀了出去!”
夏息被吓了一跳,竟然有人敢对自己那么无礼的喊叫。看了过去,却是一个二十左右的青年,全身都是血迹,拎着一口剑站在大殿正中,英武不凡。
“夏息,请跟着燕朔将军快快逃出城去吧,不要以我为念。”己希恋恋不舍地抓着女儿的手说道。
燕朔?这人就是那个燕朔吗?
以前自己只在宫女们的嘴里听到过他的故事,可现在他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这人原来还如此的年轻……
燕朔也不管夏息如何看着自己,他一手抓起了己午的手,向夏息看了一眼,又对国君和父亲微笑了下。这时外面已经响起了楚兵和莒国士兵们刀刃相交的声音。燕朔带着卫午大步走了出去,厉声吼道:
“大将燕朔在此,避者生,挡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