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世界观
[打印本页]
作者:
aria
时间:
2009-9-5 11:50
标题:
世界观
(序章)太 极
在那天地尚未形成之前,一切都在一片混沌之中,没有光明和黑暗之分,也没有高低与远近之别,甚至连声音都没有。而在这模模糊糊之中,沉睡着一位名叫“盘古”神,他不知道沉睡了多久,直到他醒来的时候,感觉这片混沌沉闷无比,于是便拿出一把巨斧向眼前劈去,刹那间这混沌中清而轻的东西向上升起变为天空,重而浊的东西下沉成为大地,这天地形成后,世界才有了最初的形态。接着,盘古担心这天地回复到以前的混沌,便脚踏大地,手撑天空坚持了九万年。九万年太久了,盘古感觉到疲惫不已,便躺下休息,谁知他这一躺下就再也未能醒来,后来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山川;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灵魂变散布到了万物之中,而那把开天辟地的巨斧则落在了天涯海角,斧刃落地之处劈开了大地,造成的裂缝绵延千里,将这原本连成一片的大陆分成了四个部分,而那巨斧则变成了一座外形像斧头一般的大山,后世称其为“元山”。元山耸立于大海之滨,东部与之相连的大地被称为“东胜神洲;元山以西是一片称为“望海”的汪洋,取其与西牛货洲、南赡部洲以及北俱卢洲等其余三洲隔海相望之意;元山东麓是元江的发源地,元江上接元山下连洛水,浩浩荡荡奔腾千里,在东南与洛水汇合后出海。
这样过去了不知多少万年,又出现了两个神,一位叫“女娲”、一位叫“伏羲”,女娲看到这个世界太过冷清,便创造了鸡、狗、羊、猪、牛、马等动物,然后又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类;而伏羲则教会了人类使用各式各样的工具、驯养家畜、创制历法,将其统治地域分成无数部落,而且任命了首领来治理。他们做完这一切,看到这大地上生机勃勃,一片繁荣安宁的景象感到十分欣慰,然后就返回到天界中一个叫“苍梧之渊”的地方居住。但女娲和伏羲没有能预见到他们离去后的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如他们想象中那么平静,从这些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征战杀戮的种子也已随之埋下……
一、 原 怨
盘古身躯早已化为大地,而那开天辟地的巨斧却并不甘心成为一座无人问津的山丘,它本是混沌之初的噬血元灵,千万年前,盘古以雷霆万钧之力劈开这混沌世界的刹那,噬血元灵也随之苏醒,那声彻寰宇的铿锵巨响打破了它太久的沉睡,从那一刻起,它再也不愿回到那苍茫无极的宇宙,更不甘心重归寂寞化为这寂寥的山丘,它看着盘古疲惫的倒下、看着女娲创造出万千生灵、看着这大千世界一片生机盎然,然而自己却将永远被禁锢在这里,这一切带给它的是无穷无尽的愤怒和怨恨!
当女娲创造各种生灵的时候,有一撮泥土在她不经意间掉落到了元山脚下,这撮泥土虽然未能被塑造出形状,但是却因为同样沾染了女娲造化万物的灵气,天长日久后竟然也有了生命。这生灵无形无状,空有魂魄,终日游荡于元江河畔,以蓑草为衣,以鱼虾为食,因为自惭形秽,所以它总是远远的避开他人,独自居住在元山脚下的一个洞穴之中,每逢月明之夜它就会登上元山,盘坐山顶远眺元江对岸的万家灯火发出阵阵凄切的哀号之声彻夜不息。元江周围生活的村民常常在傍晚时分见到它出现在江边觅食,由于它形状令人憎恶,所以人人都称他为“山鬼”,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向它投掷沙石以驱赶嘲笑他为乐事。
在驱赶和嘲笑中,它的双眼里充满了悲哀、孤独、胆怯,还有愤恨。而它在每次受到驱赶,惊慌失措的逃走的时候,它并不知道,除了那些村民,那巍峨的元山上还有一双眼睛在注视它……
二、恶 灵 的 微 笑
在一个雨夜过后,元山突然发出了毫无征兆的剧烈震动,大大小小的石块顺着山脊两旁的峭壁滚落,碗口般粗壮的树木也被连根拔起,山上的飞禽走兽仓皇的逃出丛林,就连山脚下原本宁静的元江也变得波涛汹涌。元江对岸村庄里的村民从睡梦中被这震天的响动所惊醒,惊慌失措的跑出家门。当这些村民跑到村外的时候才发现村外的景象却已变的面目全非,那原本绿荫繁茂的元山早已不是自己熟悉的模样,山体伴随着大地在摇晃,横七竖八的大树混合着山石落在四面八方,而那昨天还水平如镜的元江现在竟然就象是沸腾了一般,上下翻涌着巨大的波涛拍打向两岸。这些村民呆若木鸡的眼看着这一切,既没有呼喊也丧失了逃生的念头,仿佛是待人宰割的鱼肉,听凭命运的裁决。
这天摇地动过后,元山周围已经很难找到一个生灵,元江也卷走了两岸的一切,那些曾经的郁郁葱葱、欢声笑语和了了炊烟,都变得仿佛从来出现过一样。又过了数天,元山上又平空燃起了一场大火,这烈焰好似与这万千生灵有刻骨仇恨一般,足足燃烧了五天六夜,将元山方圆百里的一切都化为灰烬、直到将这元山变成了鬼蜮。
在此以后,很少有人再提起元山两个字,偶尔有所传闻也都是只言片语,有人说那里变成了黑色的死亡山谷;也有人说那里终日不见阳光只有亡魂四处游荡;还有人说那里有一个黑色的怪物终日坐在元山上,每当下雨的夜晚,风雨中就会依稀传来他发出的厉耳的笑声……
三、 暗 夜 中 的 使 者
女娲和伏羲离去后的几千年里,当年伏羲划分的无数部落因为地域相邻和习性相近的关系渐渐分别融合成了三个更加庞大的部落,这三个部落的首领分别是:黄帝、炎帝和蚩尤。
蚩尤带领的九黎一族生活在元江中下游,全族八十一个部落分布于沿江两岸,族人以渔猎见长,生性豪爽而好斗,而生活在中部由黄帝带领的有熊一族和南部由炎帝部族则以农耕为主,三个部族数百年来互不侵犯,相安无事。直到一个雨夜,有一个陌生的黑衣人来到九黎部落与蚩尤经过了一番谈话以后,这长久的和平便随着雨季的离去而结束了。
黑衣人到访之后不久,蚩尤便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元江上游,他们不知得到了什么人的指点,竟学会了采矿和冶炼之技并开始在元山上挖掘出一种极其坚硬的金属,他们用这些挖掘出来的金属锻造兵器和铠甲,而蚩尤本人则亲手为自己打造了被后世称为“五兵“的五件神兵利器。
数年的整兵备武使九黎族成为当时最强悍的部落,部落的士卒披坚执锐,勇猛善战,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那个神秘的黑衣人便会站在元山之颠久久的注视着山下的九黎部落,好象在等待一出好戏的开场。
不久后的一天,蚩尤突然发动了一场毫无征兆的战争,他带领着部众四方征战。虽然族人如同多年前的那个雨夜后蚩尤突然要带领全族逆江而上迁徙千里一样,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出于对这位杰出首领的信任和敬佩,九黎族的壮年男子这次也都服从了蚩尤的命令,他们在蚩尤的带领下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被称为“东夷”的东部零散部落,然后又把矛头对准了南方的炎帝。蚩尤带领属下的八十一个部将和炎帝在庐山脚下大战,炎帝战败后带领残余的族人投奔了黄帝。黄帝在过去的岁月中发展生产、施行仁政,获得了很多人民的拥护,当炎帝向他求援的时候毅然决定带领族人前去讨伐蚩尤。黄帝在出征前刻意带上了大将“应龙”和自己的女儿“魃”,并且准备了八十面“夔牛皮鼓”,蚩尤也带上了“风神”和“云神”迎战,两军在一个叫“涿鹿”的地方大战了三天,蚩尤战败并被黄帝俘获。
蚩尤被黄帝戴上重枷押到不周山斩首后,就被掩埋到山旁的潜渊之中,而那沾满血迹的重枷和他用过的兵器:“五兵”则被抛弃在不周山山腰,后来那重枷和“五兵”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枫树林。黄帝担心蚩尤复活,再次把天下带入战乱,所以就把九天玄女赐给自己的《信兵神符》封存在不周山山顶的无底洞中,将蚩尤的灵魂封印住。
四、 英 灵 的 咆 哮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那个深渊中的灵魂却并没有完全被遗忘,至少九黎部落的遗民没有忘记。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九黎族曾经的安宁和强盛,也不会忘记那位曾经带领全族战胜过无数艰难困苦的首领,更不会忘记那个雨夜中如同鬼魅一般的黑衣人,是他的到来使首领判若两人,是他的到来将全族带入了苦难的深渊。九黎族人期待着蚩尤能够复活,重新成为全族的首领,带领大家重整旗鼓,于是他们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趁着黄帝部落彻夜欢庆秋收的时候悄悄离开了元江河畔,举族迁徙到了黑水河的上游,而这黑水河的流径正是指向潜渊。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天下的人也渐渐忽略了这个坐落在偏远之地而日渐式威的部族……
黄帝乘龙归天,帝位逐渐延续到颛顼手中,颛顼即位后为了加强原有熊部落的权威,打压归附过来的其它部落,这引起了炎帝后裔水神“共工”的不满,共工联合了一些同样对颛顼不满的部落开始反抗颛顼,这些部落集结的军队由共工带领着向颛顼所在的都城杀去,声势浩大。颛顼知道后便请求火神“祝融”带领军队前往迎战。共工和祝融双方在青野大战,共工施行法术调集江河湖水攻击祝融,祝融则骑着一条飞腾的火龙带着烈焰上前接战。这场大战打的天地为之变色,共工招来的水让所有的地方都下起瓢泼大雨,天空则被火龙吐出的火焰映的通红。共工虽然奋力厮杀,但是祝融的援军却越来越多,最终共工的军队失去了战意,被祝融打败,战败的共工只身逃去。
落魄的共工沿着黑水河逆水而上,想由黑水河水道辗转北上,寻找一个喘息之地,但是祝融却带领着大军穷追不舍,共工无计可施,只好展神力,埋头向不周山撞去,希望这样能够尽量迟滞对方追兵的脚步,只听得一声巨响,不周山轰然倒塌!这不周山本是八极之一,是支撑天地的柱石,被共工撞垮之后天幕就缺了一角,天河的水由这个缺口倾泻而下,很快就在地上形成了滔天洪水,无数生灵顷刻间就被洪水夺去了生命。看到这一切,共工非常懊悔自己的莽撞行为,给天下人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于是他在黑水河边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不周山的倒塌虽然带来了灾难,但却意外的唤醒了蚩尤的灵魂。
那深渊中的灵魂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咆哮,那是勇者遭受愚弄之后的愤慨。是天龙受困于浅滩之中的悲鸣!是那个元山上的鬼魅蛊惑了他,让他丧失了理智的头脑让全族蒙受无妄之灾,现在,那个深渊中的灵魂将要找到他,想他讨还这一切!
五、天 与 地
汪洋般的洪水给万物带来了灭顶之灾,女娲不忍目睹自己亲手创造的生灵毁于一旦,于是她再次从苍梧之渊返回人间,用四年时间采集五种颜色的石头炼制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厚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五色巨石,接着她再将这些巨石镶嵌到天界的缺口,终于制止了天河之水继续流出。
虽然女娲采石补天使洪水的源头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洪水泛滥的时间太长,大地上除了高山大川以外的地方都成了一片泽国,人们根本无法正常生活,这时颛顼的部下鲧自告奋勇前去治水。鲧只身前往天界的南天门,在那里私自拿走了一种叫做“云泥息壤”的神物,然后他花了九年时间用云泥息壤在洪水泛滥的地方进行拦堵,但是事与愿违,鲧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效果,反而因为因为私取云泥息壤而受到天帝惩罚,被天帝派遣火神祝融杀死在羽山。鲧死后,化身为一条黄龙腾云而去,留下了自己的儿子禹来继续治水的工作。
为了帮助禹治水,神女瑶姬送给他策召鬼神之书:《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六章,河伯则送给他:《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三件宝物,大禹路过洛水的时候,洛水的神龟背负《洛书》送到他的面前。得到众神帮助的大禹用开山斧劈开了无数大山,用避水剑诛杀了无数山妖水怪,用策召鬼神之书取得六鬼的帮助,花了十三年时间采取疏导的方法治水,终于使百川归海,河道通浚,根治了水患。
这十三年来,大禹走遍了天下每一寸土地,了解了各地的山川地貌,但当他路过元山的时候竟也被那里怪异的景象所震惊,大禹模糊的感觉到元山似乎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他将天下分为九州并任命官员管理,还取九州之铁铸造了九个大鼎,将《河图》、《洛书》的内容分别隐藏于九个鼎的内侧花纹中,将早年黄帝从蚩尤手中缴获的五兵融铸进九鼎的外侧,最后把九鼎分别埋藏在九州的名山大川之中,希望有朝一日被天命之人找到,并能利用九鼎的力量揭开元山之谜。
此后,禹将帝位传给启,启创立了夏朝,帝位传承了十六代,末代帝王桀荒淫无道,商族的首领汤号召诸侯在鸣条之野与桀的军队大战,汤取得胜利后建立了商朝。
六、 道
鸣条之野大战后数千年,
一个体弱而头大,眉宽耳阔,眼眶深陷,眼珠清澈的婴儿诞生在一个李姓人家,因其双耳长大,他的父母就为他起名为“耳”,他就是道德天尊托生的肉身。李耳长大后便教世人修真之法,并写有《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李耳留下这两篇经书后便乘一头青牛返回了天界。
后世人习得《道德经》,再加以导引吐纳之法,数百年间共有箫史、崔文子、赤须子、女丸等七十一人得道飞升成仙。而修真之术也在这段时间则分为了数个派别:先有“文始”、“少阳”两派,后有“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虽同出一门,但各自修真方式不同。再过数百年又有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等八人成仙,时人称其为“八仙”。一时间天下上至天子下至万民无不修炼长生成仙之术,各处道观香火鼎盛,修真得道而平日飞升者不乏其人。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天地间数千年来的一场浩劫正在眼前。
起因是缘自一个叫做“桃源镇”的地方。
桃源镇本是一个隐秘与世外的地方,四面为桃林所遮蔽,有一条小溪傍于村口,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溪流两岸落英缤纷令人陶醉。这里由最初逃避战乱的一批百姓发现,并定居于此,数千年来繁衍生息,与世无争。
某日深夜,一声惊天巨响打破了桃源镇数千年来的宁静,次日,有好奇的村民前往查看,发现是镇后的池塘滴水不剩,而池塘的底部则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裂缝,似乎有什么东西从这裂缝中飞出去一般,众人都惊诧不已。在此几天后更是怪事连连,无论镇外的山猴还是山中野猪,就连地里的庄稼、野外的灵芝都忽然成了精怪一般,它们聚集在一起袭击路人甚至攻击村镇,使得镇中的百姓人心惶惶,日夜不得安宁。
而就在那个桃源镇发出奇怪巨响的夜晚,千里之外的青成山上的元化道人看见一团火红的光芒直冲天狼星而去。元化道人一怔,随即唤来一个道童,令其鸣钟召集全派弟子于三清大殿。片刻之后,数千弟子召集完毕,元化道人将刚才夜观天象时所见的一幕向众弟子讲述了一遍,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元化道人不禁叹道:“天道轮回,魔王将出,我辈命中注定应此劫难。”
说完,元化走出大殿,仰望夜空,透过薄云只见天空的那轮明月竟是变得红如鲜血一般……
欢迎光临 1161-游戏|动画|音乐|下载|讨论区 (http://1161.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