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电影《地铁惊魂》影评

以托尼·斯科特在好莱坞的老资格,他要找来丹泽尔·华盛顿和约翰·特拉沃塔两大影帝同台飚戏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难度是已经六十五岁的老托尼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抵御创造力的老化和衰退。在今年这部新作《地铁惊魂》中,明显能看见老托尼处处用力掩饰老迈的痕迹,可惜就像那些好莱坞高龄女星们打了肉毒杆菌的脸,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可总让人觉得呆板少了生气,僵硬的表情把生命灵动的神情都给扼杀掉了。

    《地铁惊魂》翻拍自1974年的同名电影,原版只是一部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小片,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搭建的摄影棚中完成的。但是托尼·斯科特打造的全新版本,动用了特技,出动了军队,加上了警匪动作片不可缺少的直升机,制造了多起汽车相撞的事故场面,甚至还在真正的纽约地铁中取景,将这个故事彻底改头换面,升级为一部动作大片。

    视听技术的进步无可厚非,来上那么几段也着实能让身处影院的观众们更快进入紧张的心理期待状态,只不过不能服务于剧情发展毫无来由的撞车场面实在有些多余,为了那几秒的刺激而浪费了好几辆汽车着实不太划算。这似乎也是大多数动作片易犯的通病。

    《地铁惊魂》最精彩的看点当然是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地铁调度员加博和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演的劫匪瑞德之间的对峙,这两位影帝级人物的加盟至少保证了表演的水准,看来这一点老托尼抓得很准。这个故事的出彩之处还在于它跳脱了善良好人与凶悍匪徒对立的传统类型。从某种角度上看加博和瑞德是同一类人,他们都是大都市中平凡的小人物,社会和生活将他们的努力抹杀,甚至吞噬掉他们的存在。只不过当加博因涉嫌受贿被调职,他选择了沉默与忍受,而瑞德却因为审判的不公则以暴力加倍地向社会报复。加博代表着正义的一方,他勇敢、善良、敢作敢为,但是在瑞德以人质要挟他讲出真话时,他承认了自己受贿的罪行,只不过他收受那几万元美金是为了给女儿们交学费,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善人,但是正因为这些污点却折射出这个人物的真实感。设置为大反派的瑞德也并非坏得彻底,他衷心地钦佩加博的诚实与勇气,体现了他即使杀人不眨眼却也有着令人认同的做人原则。而瑞德真正反抗的是昏庸无能的政府机构、中饱私囊的政府官员们以及荒谬绝伦的现代社会,影片中市长这个人物就反衬了这一点。当匪徒劫持人质事件发生之后,这位市长在赶往现场的途中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发型,当他下车之后被媒体记者质问的不是十万火急的案件确实他的桃色绯闻,在与匪徒对峙的过程中他焦急的目光不时望向不断跌落的股指。

    只不过导演在这些最有看头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方面挖掘得并不深刻,只能说是浅尝辄止,却转向以快速剪辑,慑人声势的飙车场面等形式手段来营造观感上的紧张度。影片在叙事以及设置上也出现了不少漏洞,比如那个任谁都不可能不发现的连着视频网络的笔记本电脑,虽然让警方看到了犯罪现场却没有任何后话了,它也没有令它的主人陷入很可能发生的危机之中,只是让网络两头的一对恋人上演了一场危情告白,这样俗套无谓的情节实在令人发指;另外,刚刚认可了加博勇气的瑞德,转眼又杀害了自告奋勇保护一对母子的退役黑人大兵,硬生生切断了人物的心理脉络,着实叫人摸不着头绪。

    遥想当年托尼的经典名作《壮志凌云》和《雷霆壮志》,两部影片中的汤姆·克鲁斯英姿飒爽迷倒粉丝无数,影片本身无论是影像风格或是叙事手法都如中文片名一样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爆发力,观影的过程叫人酣畅淋漓。再对比二十年后的这部《地铁惊魂》,影片中那股衰老的气息就像丹泽尔·华盛顿和约翰·特拉沃塔那两张布满皱纹不复青春的面容一样,直教人不忍目睹。

香港服务器租用
商务办公室
香港主机托管
香港网页设计
迷你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