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宫心计》历史扫盲

由于《宫心计》与韩剧《大长今》同样涉及了“尚宫”这一古代官职,所以不少观众认为《宫心计》抄袭了《大长今》,甚至有香港观众根据此事向香港电管局进行了投诉。
然而根据史料,对“尚宫”一职的最早记载始于中国隋朝。《大长今》一剧故事发生年代相当于与中国明代,《宫心计》抄袭《大长今》官制一说不攻自破。同时,据《新唐书》记载,唐代内宫分为六局二十四司,《宫心计》中出于简化故事脉络加强戏剧冲突的考虑,将史书中的六局简化为四局,合情合理。尚宫制度的记载首见于我国隋朝,唐朝宫官制度制度承袭隋朝,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管理宫中一应事务。而尚宫,正是六局中尚宫局的负责人,尚宫二人为正五品,下辖四司,即司记、司言、司簿(以上各二人)、司闱六人,正六品。据《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载:“自贞元七年已后,宫中记注簿籍,若莘掌其事。穆宗复令若昭代司其职,拜尚宫。”

《宫心计》以奇峰高耸的发鬓,在开播前便雷倒了许多网友。虽然监制梅小青解释,唐代内宫以发髻高低展现地位高低,发髻越高者地位越高;但还是有不少网友笑称太皇太后高耸入云的发式仿佛顶了一条大香蕉在头上。然而翻看史料,唐代女子发式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等数十种千奇百怪的发型,其中还真是就有太皇太后这种“大香蕉头”。

太皇太后:抛家髻
抛家髻,又谓朝天髻,唐代后期流行发式,可参《新唐书·五行志》。以两鬓抱面,头顶再加一个形似椎髻一样的“朵子”(即假发)为此类发型特点。左图中太皇太后发型与右图中唐代出土人像有相同特点,只是发髻方向相反。

刘三好:双环望仙髻
据唐段成式《髻环品》载,唐玄宗时宫中盛行双环望仙髻。三好的发髻与右图西安李爽墓出土的仕女像相似,将头发分为两股,用丝绦束缚成环形,高耸于头顶或头之两侧,有瞻然望仙之状。

钟雪霞:透额罗髻
透额罗为一种用于束发的轻纱名称,据传是源于唐玄宗标新立异,对宫女发式的改良。钟雪霞将头发束成高髻,左右以团发辅助,两侧饰以珠花。与右侧的仕女发式异曲同工。

何惠妃:堕马髻
坠马髻出现于魏晋,流行于唐天宝、贞元时,不同时代微有变化,但其基本特点,偏侧和倒垂的形态未变。何惠妃高髻右偏,将坠未坠,但不及右图的出土仕女像偏得厉害,有九成相似。
《宫心计》才开播,就有网友指《宫心计》里演唐朝皇帝的陈豪却穿了汉朝龙袍。监制梅小青也坦白承认了这个错误。然而龙袍的失误是不是代表《宫心计》中服装全错呢?纵观我国服饰发展史,唐代的服装继承了前朝的舒展飘逸的风格,拥有相似的宽袖敞装,同时服饰色彩样式以红、紫、黄为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更加丰富多采,造型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宫心计》中的大部分服装还是较贴切的还原了唐代主流服装的式样。

金铃丽妃服饰:大袖对襟衫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大袖对襟衫,平民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丽妃所着的大袖对襟衫,长裙配以披帛。披帛则多以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避寒保暖,增添美态。


刘三好女史服饰: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脱胎于短襦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裙那样束在里面。三好的衣衫式样,和有图所示的唐墓女子陶俑如出一辙。


刘三好掌珍服饰:高腰襦裙
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为上身是衫、襦(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至腰部),下身束裙。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多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三好服饰则明显体现了这个特点。


普通宫女服饰:对襟半臂
半臂是唐代襦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类似与今短袖衫,因为其袖子长度在两裆(无领无袖)与衣衫之间,所以叫做半臂。宫女所着衣物衣领对开,在下方用丝带做结,是半臂的另一种形式。

香港虚拟主机
办公室出租
数据中心
香港主机托管
香港域名注册
返回列表